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Self)与佛教中自性的比较
学习沙盘游戏技术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人都会被“自性”这个概念所困扰,经常有人问“自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关资料图)
荣格的语言力当然不会有“自性”二字,他所说的对应的词是德文的“Selbst”,就字面意思这个德文词等于英文的“itself”,而英文翻译则一般用“self”、“Self”或“the Self”等。最初,汉语翻译有很多种翻译,比如翻译成真我、本我、潜意识自我、自我本体等等,还有就直接借用了佛教的“自性”二字来翻译这个词。我自己也习惯了“自性”的说法,叫的顺口,也一般采用这个翻译方法。
最近读《坛经》,对用“自性”翻译“Self”越来越觉得不妥,因为荣格的“Self”虽然和《坛经》中的自性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是二者还是有根本区别。我们原来不怎么涉及禅宗的学习,就单纯的把“自性”等同于荣格的“Self”也没啥问题,现在要学一学传统文化,了解一下禅宗思想,再用“自性”表达“Self”就容易产生混淆。生活中我们是有经验的,即便是同卵双生子,我们还要分别起名字,就是害怕搞混了。翻译的事情先放下,我们还是先比较一下荣格的“Self”和佛教的自性的异同吧。
一、荣格的“Self”
1.“Self”是一个原型
“Self”是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既然是集体无意识的,应该就是人类所共有的,两个要素:人类、共有。没有见荣格认为动物也有“Self”的文献。
2.“Self”是心灵的核心
集体无意识诸原型以“Self”为核心,整个心灵(意识和无意识)也是以“Self”为核心。因此,“Self”就好比太阳系中的太阳。太阳不在,太阳系分崩离析。“Self”不在,个体心灵混乱失常。
3.“Self”是心灵的整体
理解这一点,我借用了老子的“道”的观念。道充斥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我们的生命也是道的体现。“Self”应该也有这个特点,弥散在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4.“Self”可以促进心灵和谐发展
这一点,一方面是促进发展,一方面是促进和谐。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集体无意识,都有人类全部的智慧,但是个体一般很少能把这些共有智慧发挥出来,能发挥出来就成“超体”了。但是“Self”如果功力全发,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智慧就会完全意识化,我们内心就成了全部人类,那样内心自然无限丰富了。不仅如此,“Self”还可以让我们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整合统一,那样就像曼荼罗一样圆满、和谐。因此,荣格认为曼荼罗是“Self”的象征。
这个能完全发挥“Self”的作用,实现内心圆满的过程叫个体化,又有人翻译成自性化,英文词是“individuation”。
5.“Self”也不是好惹的
你不要以为“Self”如此神圣,恨不能就想着完全把它激活。荣格的观点,激活“Self”要逐步来,要用自我(ego)去消化整合,要建立一个“ego-Self”之轴。如果不是自我去消化“Self”,反过来“Self”过度被激活,就会造成自我膨胀,就是让自我感到自己神圣强大。
有些学心理学的人,学了心理学仿佛没有了一切烦恼,自己便是神,那就是自我膨胀,过度认同“Self”造成的。
二、佛教的自性
我对佛教了解有限,所以只能是盲人摸象,胡乱说一说,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自性:本自具足的佛性。
1.缘起性空
佛教流派也很多,但是大家都认可“缘起性空”。“缘起”,一切事物源自因缘和合。“性空”,自性本空,自性是虚空的。
2.惠能大师的论述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被弘忍大师点化后,连说五个“何期自性”,算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性的特点了。惠能大师是这样说的:
(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清净应该就是清澈明净,没有什么浑浊之物,没有什么意念,也没有烦恼。
烦恼、意念都是意识(这里说的是心理学的概念,下同)的部分。
(2)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这应该强调自性的永恒,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像我们的末那识(自我)和意识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消失(死亡)。因此,悟到自性,成为自性,个体也就没有生灭了,跳出轮回,没有生死了。
(3)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自性和佛陀一样都是圆满具足的,因为它是虚空,无生无灭,无增无减,自然也无多无少,都是一样的。自性不会因为愚迷而减少,也不会因为圣贤而增加,大家都一样。
意识就会有所增减,学一些东西就增加,忘一些东西就减少。
(4)何期自性,本不动摇
自性不会增减,也不会损缺,不会因为你失意而减少,也不会因为你成功而增加。而我们的意识就恰恰相反,经常会随着外界的影响而动摇,张三李四随便说句话,我们都会动摇,那是意识在动摇,自性不受影响。
(5)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法”是指事物。这句话说明,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由自性生成的。
我的理解,相由心生,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相”,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是“心”生成的,而心又是自性生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事物背后都有自性,都是自性的表现形式。
三、荣格“Self”与自性比较
1.相同之处
(1)“Self”和自性都是普遍具有,人人皆有,没有个体差异。
(2)“Self”和自性都是与生俱来,并非后天习得。
(3)“Self”和自性都是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意识不是,自我也不是。
(4)“Self”和自性都能消除心理的痛苦、疾病。
2.不同之处
(1)“Self”显然没有自性那样深刻和奥妙。
(2)自性是虚空,荣格的“Self”是“有”。虽然“Self”也无法被看到,但是它不代表虚空,它还有象征,如曼荼罗、神圣人物、石头等。
(3)“Self”不是无始无终的,是有生灭的。“Self”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有人类就有“Self”,之前没有。人类灭亡,也没有了“Self”。
(4)“Self”产生自我(ego),荣格却没有讨论它与外界事物的关系。按照目前的资料,荣格的“Self”应该不生产外界事物。
(5)荣格在炼金术研究中,认为咬尾蛇、恶龙、哲人石(魔法石)等代表的就是“Self”,所以“Self”对心灵还可能造成破坏性。这有点像电影《哪吒之魔童转世》那样,如果“Self”不被自我掌控,就是“魔”;被自我整合,就是“灵”。
佛教中似乎没有走火入魔的说法,至少没有因自性而走火入魔的说法。
(6)佛教中认为末那识、意识应该都是虚幻的,虚空的自性才是真如的,一旦悟到自性,末那识、意识都没了。荣格理论里,自我要去消化整合自性。荣格不否定自我的真实和重要性。最后自我和“Self”整合为一,应该是既有自我也有“Self”。
以上是我的初步总结,还比较肤浅。
四、如何翻译“Self”
此前我曾想着把“Self”翻译成“共我”,但是自己也没怎么习惯去用,所以并没有坚持。现在翻出来看看,我觉的翻译成“共我”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首先,“共我”与“自我”对应。“自我”是个体的意识核心,是个体自有的“我”。“共我”是集体无意识的“我”,人类共有的。
其次,“共我”契合了“Self”。本来“Self”就是“我”的意思。这样翻译也好理解。
最后,“共我”不会和其他概念混淆。自体、自性、自我等都是已有概念,把“Self”翻译成这些,让人家原来的概念怎么办?就像把“Self”翻译成自性,等到和佛教自性在一起说的时候,二者怎么分别?
自今日起,我打算在我的课上、书上都用“共我”来翻译荣格的“Self”。共我是个体心灵中的人类共有的“我”,是心灵发展的种子,是心灵整合的力量,分化出个体独有的自我,自我要回归共我,要和共我整合,实现心灵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