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锣鼓声起,划手们一前一后,踩艄人一蹲一起,船尾一升一降,船头随之扬起,整艘龙舟前后摆动,犹如龙王抬头翘尾,上演了一出“龙王喝水”的精彩表演。
蒋村“龙舟胜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20年以来已经停摆三年。今年,这一场盛事终于热闹回归—— 6月11日,西湖区蒋村港水上运动基地迎来了一场龙舟起航仪式,现场“满天装”“半天装”龙舟、赤膊龙舟等几十条龙舟竞相入水表演。
【资料图】
这样的热闹,对于杭州来说并不陌生。
每至端午,西溪深处飘着粽香,更有乾隆御赐的蒋村“龙舟胜会”,花式龙舟、花样竞渡,演绎“激情与速度”“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串起杭州人延续千年的端午记忆。
求和谐、共欢乐、集人力、聚人心,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如今更是“划”进了亚运会——今年,杭州亚运会龙舟项目预计共产生6枚金牌。
从民间胜会到国际赛事,激情澎湃的龙舟精神,在西溪水畔生生不息。
传递精神:四代人的龙舟情节
当天一大早,鼓乐齐鸣、锣鼓开道,众人在龙船头的率领下,举行了祭龙舟、请龙王等仪式,簇拥着将龙头捧送下船。
应着锣鼓齐鸣的龙舟乐,雕栏画栋、富丽堂皇的“满天装”龙舟率先登场。造型精美、帷幔斑斓的“满天装”龙舟一出场便赢得众人满堂喝彩,旗幛繁多、彩旗飘飘的两艘“半天装”紧随其后,此时,只见16艘赤膊龙舟逐一出征、依次列队,为“满天装”“半天装”保驾护航。
吴维鑫是土生土长的蒋村人,还记得小时候和爷爷、爸爸一同下水划龙舟,一晃已经40年过去了。当天,他们爷孙三代又一同划进了这片碧波之中。
震天的鼓点响起,龙舟上的船手们动作整齐划一,用桨造浪,一声声振奋的口号与岸边的加油呐喊交相呼应,让现场氛围拉满。拂流竞技,舟行河上,讲究的是同声相应;180度转向,踩艄推桨,讲究的是同心并力。
“我们蒋村赛龙舟,不是赛速度,而是看‘花样’,众人划桨是否整齐有力、艄公踩艄姿态是否优美、龙嘴里是否能压出漂亮的水花……” 吴维鑫说,船尾蹲艄的位置尤为关键,要把船头先钻入水下,踩艄人一用力,船头再把水花抛起来,而龙头掌舵的就是要把好方向,“一头一尾,齐心协力!”
今年的“掌舵人”,就有86岁的老人吴阿四,他也是吴维鑫的爷爷。
吴阿四从小生活在西溪,划船戏水都是一把好手,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对龙舟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年轻的时候,吴阿四也是龙舟队里的主力队员,见证了蒋村龙舟的兴衰变迁,也印证着龙舟文化的代代传承。
家人考虑到吴阿四年纪大了,劝说他今年就不要参加了,没想到吴阿四坚持要下水,“我身子健朗,又有经验,今年终于等到龙舟胜会重启,我怎么能缺席呢?”对于吴阿四来说,端午划龙舟,不仅仅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习俗,更是传递了蒋村人引以为豪的精神品格。
“龙舟精神讲的就是团结、拼搏、奋进、和谐,这也体现我们蒋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吴维鑫接过了父辈的教导,又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浩浩。从小耳濡目染,浩浩也对龙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还成为了龙舟队里的新生力量。“等到他今年参加完中考,就可以在端午节大展身手了。”吴维鑫很高兴,在儿子身上看到了龙舟精神的传承。
传承技艺:一生匠心为民俗
当天惊艳亮相的“满天装”龙舟,董阿毛再熟悉不过了。
76岁的董阿毛,是西湖区蒋村龙舟协会的特聘工匠,因为手艺好、经验足,他做的龙舟在邻里街坊中名气很大,这些“满天装”的龙头正是出自他的手。
早在“满天装”下水前,记者就去拜访了董阿毛。在工作室见到董阿毛的时候,他正在雕琢一颗新的龙头——龙鼻与上颚已经初现雏形,他熟练地操使着刻刀和锤子,在木桩上刻画着龙眼附近的细纹。
比起两年前见到董阿毛,如今他似乎又多了些许白发,但是精气神却比往年要好,“今年蒋村‘龙舟胜会’又恢复了,大家都很期待,我们做龙舟也铆足了干劲!”
董阿毛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又继续了手中的活。眼下,他正在赶制一个来自金华的“订单”——一艘赤膊龙舟,“在所有龙舟里面,赤膊龙舟是最简单的,其中最费时的就是龙头的雕刻,我一般要花费七八天时间。”
真正讲究的是“满天装”龙舟的制作。上世纪70年代末,一度遭受毁灭的蒋村龙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又重新活跃起来。1984年,新的“满天装”龙舟乘风破浪,跨越了历史道路上的坎坷和荆棘,重现在世人面前。“那艘‘满天装’就是我做的!”董阿毛自豪地说道。
然而,当年那艘“满天装”已经“老”了,后续又因为各种原因被拆散并束之高阁。
好在,“满天装”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2018年,董阿毛和另外几位师傅一起,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又重新打造了一条“满天装”龙舟。如今,蒋村龙舟协会龙舟两百多艘,其中“满天装”龙舟三艘。
手握了近60年的刻刀,董阿毛不仅练就了做龙舟的精湛手艺,也对蒋村龙舟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董阿毛的手脚比以前慢了,眼睛也愈发不好了。这几年,他始终牵挂一件事——找个接班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把龙舟文化发扬光大。“龙舟文化是根植在我们蒋村人心中的一份水乡情结,只要还做得动,我就不会放下刻刀。 ”董阿毛说,“只要龙舟精神不磨灭,龙舟技艺就不怕失传!”
传播文化:蒋村龙舟“划”向世界
老工匠们的心声,也是许许多多蒋村人的心愿。
2005年,蒋村龙舟协会在本地老百姓的期待下“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展龙舟运动和交流活动、培养龙舟运动骨干、提高龙舟技艺,并开发了一系列龙舟相关旅游纪念品,促进龙舟文化传播。2011年,蒋村“龙舟胜会”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蒋村街道打造了蒋村港、十字港等一批独具“水乡记忆”的党群特色服务阵地,依托龙舟协会党支部、“股社共建”力量,通过开展“龙舟主题月”“红色辅导员进校园讲龙舟”“支部水上运动赛”等一系列具有浓浓“蒋村味”的活动,让蒋村龙舟文化“活”态传承、历久弥新。
为了弘扬传统龙舟文化,蒋村龙舟协会会长沈荣根花了不少心思——不仅恢复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还将“满天装”龙舟“划”进了校园,向同学们展示蒋村传统文化。
2021年6月,蒋村龙舟协会就在文溪小学建了一所龙舟文化研究院,还把3只龙舟模型、3只龙头等捐赠给了研究院,并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龙舟胜会、龙舟制作工艺的独特魅力,开展一系列动态体验课程,让龙舟文化在蒋村的土壤上延续下去。
2021年10月,蒋村龙舟协会与杭州乐川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让传统龙舟与现代竞技龙舟优势互补,促使龙舟运动的常规化、合理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龙舟训练基地成立之后,组建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龙舟队,不仅有蒋村及其周边的居民来报名,还有不少外地的龙舟运动员和爱好者加入。
随着亚运会的临近,蒋村街道组织开展了“龙舟月”系列活动,蒋村港亚运公园水上运动基地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龙舟赛事,“就连国外友人都慕名而来参赛,对龙舟很感兴趣!”沈荣根难掩自豪,“蒋村龙舟已经‘划’出了杭州,‘划’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