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达山脉系绵延在三江平原的群山、丘陵,是构成三江平原大盆地的“盆沿”,更是倭肯河、挠力河、七星河等水系的发源地。七台河地域就处在三江平原大盆地的西部“盆沿”上。
完达山属长白山山脉北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龙江东部主要山地之一。完达山又名“王达岭”,盖因穆棱市与林口县间有山及村名完达,随之呼为完达山。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中有座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后来,人们把这座山誉名为完达山。“完达”为满语,意为“梯”,有攀登高峰之意。
(资料图)
完达山山脉分广义、狭义两说,广义完达山由两部分组成:西段为那丹哈达岭,位于倭肯河以南,穆棱河中游以北,西面为乌斯浑河,山脊线是倭肯河与乌斯浑河和穆棱河的分水岭,一般认为是完达山脉支脉。狭义是指完达山的东北段,穆棱河与挠力河的分水岭,为完达山脉主脉。
完达山主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北抵挠力河,西北与三江平原相接,东南与穆棱——兴凯平原交界,西南接那丹哈达岭(亦称那丹哈达拉岭,同义满语),东达乌苏里江,绵延400公里,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拔500—800米,主峰神顶山(布开山)在虎林县与宝清县交界处,海拔831米。主脊线以南属虎林市,以北在宝清县、七台河境内,东北端属饶河县管辖。
完达山主脉,自穆棱河发源之山谷起,迤逦而东北走向。牡丹江流域以东,兴凯湖以北,乌苏里江以西之山,统为完达山脉系。完达山主脉又可分为四段:完达山脉自西南而东北,沿穆棱河走向东北之支干为察库兰岭,即今鸡西之兰岭以东以北之山。由察库兰岭而东北至密山与七台河及勃利交界处之大山,名阿尔哈山;东北界于挠力河与穆棱河之间的山脉为那丹哈达岭;正北界于倭肯河与七星河之间之山脉为完达山(狭义)正干,又称为安巴倭克里山;西北与三江平原相接。完达山主脉蜿蜒于穆棱河、倭肯河、挠力河间,西南接老爷岭,东北倾降于三江平原。
完达山地貌类型主要是侵蚀剥蚀低山和丘陵,完达山以东北端山势为最高,主峰布开山(神顶山或神顶峰),向西有老龙背(海拔577米),老岗(海拔580米)等。向东在东北端饶河境内山势较高,超过海拔600米的山有4座,属中起伏低山地形。低山地带海拔500—800米,山脊狭窄,山坡较陡。山地高度虽然不大,但与两侧低平原形成强烈反差,显得山势巍峨雄伟。在低山两侧是丘陵分布区,丘陵之间山谷纵横,山坡较为平缓,山体呈浑圆状,西北坡河谷多呈V形,谷坡较陡。山地与三江平原接触处,有显著的断层崖,故完达山的形成系断裂抬升作用的结果。由于岩石性质不同,差别侵蚀非常明显,由中生代砂岩、页岩所构成的山体,起伏平缓,由花岗岩所构成的山体,常常巍然挺立,形成高峻的山峰。上新世玄武岩构成的熔岩台地,在山地零星分布,有的已经过流水切割形成丘陵。在完达山较高的平坦山顶上,有晚更新世的古石海等冰缘地貌现象。
那丹哈达岭支脉,自密山而东北,跨宝清东部,由虎林以北迤逦北上贯穿饶河全境,再北跨挠力河,山势低缓,至同江抚远黑、乌两江汇流处始止。阿尔哈山,由鸡西一带之察库兰岭而东北至密山与七台河及勃利交界处大山相接。七台河市境内大部山脉和宝清县境内的山脉均属完达山脉。完达山脉入境后分为两支:一支走向转北西方向的称为西北岗,地面标高为300~600米;另一支走向继续为北东——南西向的称之为那丹哈达岭,主脉又分出大小余脉分布境内。
完达山余脉经由七台河境内的大山阿尔哈山脉最有名,它是七台河与密山、鸡东、鸡西、宝清等市县相连的群山,勃利县东北部边缘与桦南县、北兴农场的界山。冷寒宫山(又称黄玉清山),海拔837米,是阿尔哈山主峰,又是勃利县东北部边缘与桦南县、北兴农场的界山。兰棒山,又称葛兰棒子山,是七台河与宝清县的界山。七峰,当地人俗称七里噶山,齐勒嘎山,位于七台河境内的北兴农场场部东南部七峰林场,最高峰为大喇子峰,海拔774米,是北兴农场制高点。老黑背山,为完达山脉主要山峰之一,在密山市富源乡北与宝清县交界处,距离七台河很近。十二烈士山,位于七台河市与宝清县交界处兰棒山山南端。还有锅盔山、碾盘山等,都离七台河市境不远,大都在东经131度、北纬46度之间。
阿尔哈山脉之所以有名,不仅山脉纵穿七台河境内,他还是倭肯河、挠力河、七星河的发源地,又是三个河流的流向分界地。倭肯河由东向西流入松花江,挠力河由西向东流向乌苏里江,七星河流入挠力河。河流的不同取向,说明七台河地区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
完达山脉系所含地域农业发达,不仅有国家最大的粮仓三江平原,动植物、植物资源也丰富。动物有东北虎、黑熊、野猪、鹿、狍子等,是国家一类动物东北虎的主要栖息地。树木有25科、100余种,比较珍贵的有红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以及椴树、杨树、柞树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完达山,七台河的当地人也叫张广才岭。其实,完达山和张广才岭是有区分的,它们都是长白山总脉的两个脉系,只不过两个脉系都在七台河地域衔接,分水岭在勃利县的西部山区和勃利县至依兰县的倭肯河两岸,因此才有那丹哈达岭和张广才岭两个脉系的满语山地名。张广才岭以东为牡丹江水系,以西为玛河(蚂蚁河)、阿什河、拉林河水系,倭肯河也包含于牡丹江水系之中。同样,那丹哈达岭山系也包含倭肯河水系。这是因为七台河地域正处于两个山地脉系的相接处。
张广才岭在勃利县境西部山区九龙沟里及乌斯浑河两岸向南和南东方向,经林口县、牡丹江市、海林等县延伸。那丹哈达岭自倭肯河两岸经依兰、勃利、桦南及七台河南部、西南部、北部向东与宝清县连接,形成“勃利小平原”,构成三江平原西部“盆沿”。这是倭肯河流域即属张广才岭,又属那丹哈达岭的两说之原因。
张广才岭,又名小白山 。“张广才岭”一名,源于满语。一说“遮根猜(或译遮根采良)阿林”。“阿林”是山岭的意思,“遮根猜”汉语音转成“张广才”,意为“吉祥如意”。一说“塞齐窝集穆鲁”。“塞齐”为“开阔”之意,“窝集”为“密林”之意,“穆鲁”为“山梁”之意,张广才岭是其俗称。亦称“嵩岭”,相传吉林将军富俊登此山顶席地叩祝万寿,礼后改名为“嵩岭”。又称“天门岭”,据丁谦《唐书北狄传考证》载:“天门岭为今嵩岭,俗呼张广才岭”。
张广才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向南伸入到吉林省敦化市北部,是构成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地的主体之一,北起松花江畔,南接长白山,东与完达山相连,西缘延伸到吉林省境内。西是蚂蚁河,东为牡丹江 ,西北达松花江谷地,东南达松花江上游的松花湖、牡丹江发源地牡丹岭,东北邻接倭肯河河谷平原,南与吉林省的西老爷岭、威虎岭相接。主脊为北东方向,是蚂蚁河与牡丹江的分水岭。主脊南延支脉则是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上游的分水岭。主脊以东绝大部分在海林县境内,主脊以西部分由南而北分别在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境内。其东北部的锅盔山则在分水岭的东北部归属林口县,西南部属海林县。其东南部西老爷岭、威虎岭则归五常市及吉林省的蛟河市、敦化市等地区管理。
张广才岭山势高峻,地形复杂,既有悬崖绝壁,又有深谷陡坡,为黑龙江省最突出的崇山峻岭。由主脊向两侧,逐渐由中山降为低山和丘陵,属于流水侵蚀山地。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历史上都曾为中国北方肃慎人、靺鞨、女真族建立的渤海国、金、辽、清等势力管辖,清代长期为清王朝禁地。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或称长白山地,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的总称。其范围北至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南缘,西至松辽平原的东缘,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东至中俄边境,东部和南部至中朝边境。长白山脉南北长约1300余公里,东西宽约400余公里,略呈纺锤形。长白山地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数条西北、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主要有完达山(那丹哈达岭)、大青山、大黑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穆棱窝集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哈尔巴岭、牡丹岭、南岗山、老岭、老松岭、长白山、千山等山脉。东部和南部有的山体与俄罗斯和朝鲜境内的山地连成一体。东南部主要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向西北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直至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等。
神顶峰
完达山地貌
冷寒宫(黄玉清山)
(凌云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