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拉开大幕,广袤农村不再寂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怀揣“新思想”,把目光投向农村,与乡村展开了一场美丽的“双向奔赴”。他们躬身田亩,又热衷科技,在父辈耕种过的土地上精心培育着现代农业的秧苗,在希望的田野放飞青春梦,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量变”力量。
玩转智慧农业
一名返乡大学生的决心
在位于南阳镇乐庭村的启东市嘉禾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农作物补水、补肥,通过控制系统即可在线实现。”公司总经理茅赛赛兴奋地谈论着物联网智能化种植技术。
茅赛赛从小对“种地”记忆颇深,“小时候家里只有3亩薄田,产量还很低。”大学毕业后,他被一家汽车4S店聘为经理,收入可观,但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感到很迷惘,换了几次工作后,茅赛赛还是打算回村种地,“我想让更多人吃上健康生态的蔬菜。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我决心从家乡开始。”
搞生态农业,对于大学学习汽车机械的茅赛赛来说可谓“隔行如隔山”。刚开始2年,投入的普通大棚设施抗风能力差、循环利用率低,果蔬产量也不高,茅赛赛有些焦急。他在基地和市场之间来往奔波,开车摔伤过腿和手。这些都没动摇他创业追梦的决心,而一次被父亲“教训”的经历更让他差点“破防”。
一天中午,父亲茅建涛提前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到儿子又在上网捣鼓,桌上摆着一叠厚厚的资料,都是关于创办企业的相关流程。茅建涛觉得儿子并不是想踏踏实实种地,一把掀翻桌子:“就凭你一个臭小子还想挣大钱?”茅赛赛有些伤心,他也知道对于种植经营这件事,父子俩的观念多少有些不合。
但这次茅赛赛没有妥协,他斩钉截铁道:“要把土地经营好,不能只是种好,还得抬头看市场。”为此,他四处进行市场调研。走进农贸市场,询问顾客们的喜好;走进蔬菜批发市场,倾听商贩们的需求。
几番思索,茅赛赛投资400万元,成立启东市嘉禾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南通唯一一家规模化的水培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进行电脑远程监控,可24小时监测、记录温室里各种蔬菜作物生长数据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自动开窗、灌溉等手段调节温度、湿度,使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初试水,10亩地里的15万斤小番茄销售一空。但茅赛赛并不满足,他又打起了互联网的主意,将自己的农产品挂到网上销售,利用微信朋友圈扩大影响。“说实话,从收支上看,前3年公司略微亏损,不算什么。我更看重积累的成熟技术、优质的产品。”茅赛赛说,自己创业并不急于挣钱,而是想以创业促进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实现更大规模的生态农业打好基础。
以前的同事在朋友圈照片里发现,茅赛赛回家种田后,胖了一大圈,黑了两个色号。“天天在地里跑,晒黑了可以理解。胖了怎么解释?”面对调侃式的询问,茅赛赛答道:“辛苦!每天干完活儿,晚上都要吃很多饭,很多很多。”这位曾经“朝九晚五”在办公室工作的年轻人,一头扎进农业生产最前沿,体会到什么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武装种田头脑
一名职业农民的耐心
东海镇星生代家庭农场种植的西兰花最近又喜迎好收成,早早销售一空,挣了30万元。农户们都歇了,但合作社负责人吴昊一点儿也闲不下来。他撰写工作日志,总结一年的种植经验,还计划去山东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我是边学习边创业的。如今还要学,时时刻刻学。”吴昊说。
早年,家中遭遇突变。“初中毕业,学做车床工,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吴昊坦言。2013年,农业规模经营逐渐兴起,岳父流转300多亩地种植粮食收益不错,这让吴昊夫妻俩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没有人种地,那就我来种!”
虽有无限的热情和闯劲,但吴昊却没有多少种地的经验。流转的200亩地全部种植名为“寒秀”的西蓝花品种,成熟时节正好是西兰花上市旺季,收购价一跌再跌。
那时,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向村里老一辈请教,学习种地的“套路”;一得空就跑到市里“缠着”农艺师,向他学习选种和灾害防治。除草、施肥,天天泡在田里,吴昊“晒得像黑炭”。
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夫妻俩又先后种植“三月鲜”“大头娃65”等西兰花新品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亩产量高达2300斤,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广东、深圳等地的客户纷纷发来求购订单,亩均产值6500元。
今年33岁的吴昊,对农业机械情有独钟,在他的基地内,植保无人机、自动式喷药机、自动喷灌设备等有序摆放。“从种到收,有的找专业农机组织,有的使用自己的设备,全程都是高标准机械化。”吴昊说。
这些设备不便宜,为什么不用人工呢?吴昊有记账的习惯,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从后往前打开,上面写着植保无人机价格6.5万元,性价比更高。原来,用植保无人机打药,每天能作业300亩,至少是人工效率的20倍,流转的耕地很快就能完成作业,利于农作物生长,省钱省力省心,综合算下来很快就能“回本”。
这些年,吴昊的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增收致富,他成立的星生代家庭农场先后被评为省、南通市、启东市示范家庭农场。成为企业家后的吴昊仍保持着两个习惯——下田和学习。农时,他依旧每天下田查看种植情况、排查问题;闲时,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到外地进修,学习合作社管理、种植技术和政策法规。
“我愿意做这些工作,因为我经历过‘汗滴禾下土’,读懂了‘粒粒皆辛苦’,能体会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渴望。”在吴昊看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农民首先在精神上要有追求,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每年夏天,吴昊都“晒脱一层皮”,但他并不觉得苦,他认为能亲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广阔的田野中探索农业发展路,是一生都值得骄傲的事。
传承父辈梦想
一名跨界生的信心
4月中旬,阳光和煦,合作镇曹家镇村高标准农田里,膝盖高的小麦已抽出了麦穗。锦荣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泉宇正带着几名工人操作无人机和植保机给小麦施肥、喷药、防虫。“眼下小麦进入扬花期正需要肥力,也最容易招虫子、发病,这次施肥、用药,可以更好地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说起种田,朱泉宇俨然“老农”模样。
清瘦、文静的朱泉宇,虽然只有27岁,却已是我市颇有名气的青年种粮大户。他执掌的锦荣家庭农场除在全市面积最广、产粮最多外,他本人更传承了爷爷“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耀,在沃野百里放飞青春梦想。
朱泉宇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跟种田完全不搭边,对曾经的他来说,回乡种地从来不是他的梦想。但2018年秋天,享有“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的爷爷朱锦荣突发急病离世,父亲生意在身,有意让儿子接续爷爷事业。面对2600多亩即将秋收的庄稼,特别是长辈们期待的目光,一夜间学会了坚毅的朱泉宇,果断“拾”起了爷爷“落”下的接力棒。
“定要学爷爷的闯劲,为爷爷争光。”挑起重担,朱泉宇暗下决心。他在父母的辅佐下,率领机收团队,日夜奋战50多天完成2600多亩农田的秋收与秋播。
地种好了,空闲下来的朱泉宇开始思考农场的发展路径。虽然是个种地“小白”,但他深知,农场要壮大必须依靠机械,必须科学种田。“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这些年农村大量劳动力或经商、或打工,真正还在地里干活的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且还逐年减少。”于是,朱泉宇下定决心买农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为此,他陆续投资600万元,添置一系列现代化农机。短短5年间,农场装备了3台大中型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2台植保机、19台烘干机、1条自动化碾米流水线。配套的50多种耕作设备,令农场在全市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愈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农场的粮田面积也一跃拓展至4000亩。
与此同时,深知自身短板的朱泉宇虚心学农技、学管理,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稻麦新品种,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2022年,他种植的双季3800亩小麦、2000亩水稻、1100亩黄豆平均亩产分获860、1050和280斤。同时,他将农田租金从亩均500元增至750元,全年多回报乡亲近百万元。
今年,朱泉宇又盯上了智慧农业。年初,他新购买了2台农用无人机,一台机器一天可施肥700亩以上,比原植保机地面施肥工效提高了30%,能耗则降低了70%。“这种智慧型无人机施肥,不但能提高施肥精度、肥料利用率,还能把边边角角都照顾到,同时降低对田中秧苗的踩踏程度,保护秧苗生长环境。”朱泉宇说,“农场还会投入更多资金发展智慧农业,提高耕作效率和农业产出率。”
“越来越像个种田人了。”面对乡亲们的称赞,朱泉宇感到无比自豪,“这是对我最好的肯定,我一定把农场打理好,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创新发展路径
一名农技员的初心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办公室里,农技员彭鹏坐在堆满各种资料的办公桌后,刚结束与康味嘉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敏健的微信对话,又仔细核对该公司申报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材料,一番查漏补缺发现没问题后,长舒了口气。
今年5月,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专人来启对2家申报企业和7家复核企业进行审查。彭鹏坦言:“我这里审核得仔细点、严格点,到时候迎接上级审查才更有底气。”
彭鹏是安徽人,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时,带着对大海的向往,考入我市农业农村局下属农村环保能源技术推广站,从事农村环保能源技术推广工作。之后又相继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科普宣传、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很杂,但都是在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彭鹏笑言,“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四青作物是启东的特色农产品,从开始工作,彭鹏就跟它们“磕”上了。主体培育、加工提升、技术更新、品牌建设与推广、生产服务提升,彭鹏与他的同事逐村逐镇宣传、推广四青作物产业“八项提质工程”。新技术村民不理解,一通电话打来,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去指导;四青作物品牌知名度不高,他多次组织四青作物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省、市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推介我市四青作物……付出总有回报,截至目前,“八项工程”应用覆盖全市全部镇区,成果获评南通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我市获评“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青作物)”,南阳镇被授予“江苏省四青作物特色产业小镇”。
这些年,彭鹏先后参与并负责启东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省高效畜牧科技入户项目等,为启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明显效益。近5年来,彭鹏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累计获得资助金额近540万元。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优秀联络员、南通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诸多荣誉。
2017年和2019年,我市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多地举办启东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彭鹏被“赶鸭子上架”负责这项工作。活动圆满完成后,彭鹏也打开了新视野,“我们种出了好产品,还得推销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启东的特色农产品,从而带来更好的收益。”
从此,彭鹏一发不可收拾,推介启东特色农产品,走访全市各休闲旅游农业景点,探索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互联网(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康养、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休闲农业+体育运动”等5个高质量发展模式,获评南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对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有积极作用,综合水平居国内先进。而他推荐的启东市江海渔家亲子研学游、启东赶海踏浪两日游线路被农业部网站录用。
采访时,彭鹏又在起草新的休闲农业发展方案,准备与江天、印象沙地、大自然、金港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及区镇合作,整合优化资源,打造示范点、提升形象、塑造品牌,不断增强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来源:启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