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在包河区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市科委宿舍平房危房重建解危工程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拆除作业,建于80年代的简陋平房被安全拆除。“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后下雨天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年逾七旬的居民王咏梅高兴地说。
图丨项目启动,正在拆除危房
王咏梅居住的炳辉社区市科委宿舍平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D级危房。包公街道抓住2021年、2022年合肥市陆续出台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相关政策的契机,探索对已查出的危房试点原地重建。据悉,这也是全区乃至全市首例危房重建解危改造项目。
【资料图】
一块老心病
睡觉都不踏实
本次危房重建解危工程涉及合肥市科委宿舍平房17间,始建于1986年之前,为砖木结构。“2007年底合肥市科委宿舍由原合肥市新技术研究所移交给包公街道炳辉社区管理,小区内的17间平房也随之移交。”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党委书记房磊介绍,市科委宿舍小区原本只有3栋居民楼,后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前后修建了17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宿舍,分配给了12户职工居住。
图丨危房改造前状态
居民谢萍菊一家居住着17间平房中的两间,总面积约50平方米,最多的时候这里居住了夫妻俩、老人、孩子五口人。“我对这个房子很有感情,但现在它真的不能再住人了,没有厕所没有厨房不说,赶上天气不好,外面下大雨的话,家里就下小雨了,大雪天更是胆战心惊,生怕房子被压塌,睡觉都不踏实。”平房老化严重,电线老化乱搭乱接现象严重,还出现了瓦屋面多处凹陷渗漏、墙体开裂等危急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房屋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困扰居民、社区及属地政府的一块“心病”。由于原单位改制和经费等问题,无法对现有平房进行维护和改建,居民也多次向单位和社区、街道反映,盼望解决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整体结构的问题也无法利用老旧环境综合整治政策进行改造加固,17间平房面临了多年的“解危”困局。
图丨社区人员雨雪天气前来巡查
“众人拾柴”
齐心为百姓办好事
“一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力推市科委平房解危工作,多次报告区委、区政府,询求解决方案。”包公街道品质建设部部长刘伟掰着指头数。自2018年7月,市科委宿舍平房经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鉴定,正式定为D级危房以来,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到现场调研指导。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勘察,带着大家召开项目调度会,听取和指导项目设计方案,对房屋的宜居性和套型设计进行指导,解决审批流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图丨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多次展开市科委宿舍平房解危专项协调会
2021年底,《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正式出台,填补了合肥危房解危政策的空白。2022年,《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暂行规定》《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处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陆续出台,为推进危险住房解危的具体处置提供了政策依据。
图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与此同时,街道社区也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向12户平房居住权所有人宣传解危政策,并联系测绘、设计等专业单位,对平房进行面积测绘及改造设计。此外,社区党委通过协商议事平台,联合包公街道有关部门、市科委等单位经过8次沟通协商,最终重建解危方案得到了12户群众一致同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思路,所有工作环节均邀请群众参加。今年5月18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17间平房被围挡围了起来,作为全市“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暂行规定”政策下的首个解危重建项目,老百姓心中的那块“心病”终于解决了。
图丨项目规划设计图
共同守护
让“忧居”变“优居”
房子如何改?怎样算“安居”?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包公街道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作用,听取群众意见,并多次邀请区政协委员现场参与协商破解危旧房改造难题。“房屋重建一定要保证质量,‘细枝末节’做到精细处理,要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危房改造的喜人变化。”在危房改造现场,包河区政协委员对改造提出了一条条操作性强、借鉴性高的建议。
图丨针对市科委危旧房翻建方案对周边住户开展意见征求
在谋划改造的过程中,炳辉社区成立了一支由街道品质建设部、平安建设部、党群工作部、社区居民党员组成的7人临时党支部。社区居民党员方忠爱就是其中的一员。“从房子计划改造开始,我就时时关注进度;工程开工了,我更要每天来看看,做一名称职的‘监工’,记录新房诞生的每一步。”
图丨组织业主协商重建解危方案
“房子重建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对政策很满意。”谢萍菊动情地说。根据相关政策,危房重建可适度增加配套面积,优化户型设计,费用按照市、区财政和住房使用安全责任人3:3:4的比例分摊。谢萍菊一家花费约6、7万元,就可以迎来自己有厨房、有独立卫生间、采光好、面积增大的新家。
图丨社区劝离平房居民并封闭危险区域
“危房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力求将协商成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委牵头协调作用、业主主体作用、社会各方支持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汇聚群众智慧,形成共商共改方案,实现从‘政府一管到底’到‘居民共同守护’的转变,让大家劲往一处使、惠民工程真正得民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工期为六个月。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小区居民都能喜圆‘安居梦’!”包公街道党工委委员史鑫表示,随着危房重建的推进,街道将结合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优先考虑建设绿化、停车位等公益设施,以美化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同时,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辖区范围内其他危房改造路径,“最终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史鑫说。
素材来源丨区融媒体中心 徐汐颜 黄鹤
责编丨吴敏雪 编辑丨张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