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3月17日讯(通讯员 郭勇 记者 陈咏)扬州大学医学院17日发布消息,该院科研团队利用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首次揭示传统藏药鬼箭锦鸡儿有显著抗缺血性脑中风作用,为抗缺血性中风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科研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民族药理学杂志)。
深入研究
扬州大学医学院刘量副教授介绍,脑中风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中风。其中,缺血性脑中风约比80%,临床现有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寻找新型抗缺血性中风药物迫在眉睫。脑中风在藏医药中被称为萨滞布病。传统藏药鬼箭锦鸡儿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但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药效评价,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其开发和利用。
记者了解到,扬大刘量科研团队近年来围绕鬼箭锦鸡儿疗效、成分、机制等展开研究。团队以大鼠和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鬼箭锦鸡儿95%乙醇提取物(简称ECJ)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细胞实验也显示,鬼箭锦鸡儿对相关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团队对ECJ进行化学成分表征,并对ECJ抗缺血性脑中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发现,提取物中包含的染料木素、芹菜素和大豆苷元等成分,可能是抗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药效物质,抑制神经炎症可能是其关键作用机制。
团队研究成员赵丁平告诉记者,小胶质细胞是人脑中介导神经炎症的主要细胞。该细胞有M1和M2两种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多种促炎因子,加重脑损伤;而M2型小胶质细胞释放营养因子和抗炎因子,能抑制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实验证实,鬼箭锦鸡儿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能发挥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该研究为鬼箭锦鸡儿活血化瘀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证据,也为鬼箭锦鸡儿深入开发抗缺血性脑中风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校对 徐珩